《迪化街老麵店》:喝一碗好有愛的餛飩湯
那天我們起個大早,趁著上班人潮湧現之前,從台北的東北邊(內湖)前往西邊的迪化街。
從延平北路交叉路口進入,只見50-70年代老公寓住宅散落在小巷兩旁,偶爾可以見到再老一點的三層樓老街屋,即使這樣,我仍無法跟印象中的南北雜貨迪化街做連結......
原來我們來到的是另一頭的迪化街,換句話說,這兒是生活版的迪化街,而非商業版的。
目的地是一間麵店,到達時間約7:50,雖然google商家營業時間八點才開始,卻已見到店內坐著兩三位客人,我們跟著入內坐下,菜單簡單到讓我這個有選擇障礙的人鬆了口氣,明快地點了乾麵、餛飩湯、燙青菜。
以我吃過不少小吃店的經驗,簡單的菜單也可能表示,有些是不在菜單上的......果然,隨著營業時間接近,店家從廚房拿出來的黑白切與滷味就越多 ,種類還不少,每個都處理的非常乾淨,我點了滷菊花肉(豬頰)與豬肺(這可不是一般麵店點得到的)。
沒多久,餐點一一上桌,特製的乾麵由麻醬、豬油與炸醬混合而成,拌個兩三下麵條就咬住醬汁變了顏色,夾起一口送入嘴裡迸出了香氣,原來這三種食材可以這麼和睦共處。
接著喝一口熱熱的餛飩湯,驚訝於大骨熬製而成的湯底竟如此清爽,加上幾根清脆的韭菜點綴的剛剛好。這才總算從前一晚的清夢中醒過來......仔細一看,餛飩湯上還飄著幾朵心型的油蔥呢! 真是太有愛了!
一抬頭,約莫九旬的老老闆正在包著我剛送進嘴裡的餛飩呢 ! 見他如此地專注、認真地處理每一顆小小的餛飩,我心想 : 若把阿公手上的麵皮換成等待拆解的未爆彈,差不多也是這個樣子吧。
當天一共有三位店員,平均年齡約70左右,應該是親屬關係,彼此之間有一些不須言語的默契在流動著,無論是桌面、地面、醬料罐......皆維持乾淨整潔,種種跡象透露出一個訊息:「此店老闆很龜毛」,而吃著龜毛人做的餐點,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安心。(在大龍街的大塊肉羹用餐時,也有相同感覺)
臺灣早期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,在許多日常的小地方上面(尤其是飲食),還是堅持著匠人的精神,要做就要做到好,並且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做一樣的事情,每當我感到有些持疑軟弱時,看到這些逐漸凋零的匠人們依然堅守著他們所珍惜的價值,內心便也受到鼓舞,進而振作精神(由衷感謝)。原來,迪化街不只是一條長長的老街。
對於迪化街,我們總是看得太快、想得太淺了。
老麵店 08:00-19:30 休日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二段215-8號
從延平北路交叉路口進入,只見50-70年代老公寓住宅散落在小巷兩旁,偶爾可以見到再老一點的三層樓老街屋,即使這樣,我仍無法跟印象中的南北雜貨迪化街做連結......
原來我們來到的是另一頭的迪化街,換句話說,這兒是生活版的迪化街,而非商業版的。
目的地是一間麵店,到達時間約7:50,雖然google商家營業時間八點才開始,卻已見到店內坐著兩三位客人,我們跟著入內坐下,菜單簡單到讓我這個有選擇障礙的人鬆了口氣,明快地點了乾麵、餛飩湯、燙青菜。
以我吃過不少小吃店的經驗,簡單的菜單也可能表示,有些是不在菜單上的......果然,隨著營業時間接近,店家從廚房拿出來的黑白切與滷味就越多 ,種類還不少,每個都處理的非常乾淨,我點了滷菊花肉(豬頰)與豬肺(這可不是一般麵店點得到的)。
沒多久,餐點一一上桌,特製的乾麵由麻醬、豬油與炸醬混合而成,拌個兩三下麵條就咬住醬汁變了顏色,夾起一口送入嘴裡迸出了香氣,原來這三種食材可以這麼和睦共處。
接著喝一口熱熱的餛飩湯,驚訝於大骨熬製而成的湯底竟如此清爽,加上幾根清脆的韭菜點綴的剛剛好。這才總算從前一晚的清夢中醒過來......仔細一看,餛飩湯上還飄著幾朵心型的油蔥呢! 真是太有愛了!
一抬頭,約莫九旬的老老闆正在包著我剛送進嘴裡的餛飩呢 ! 見他如此地專注、認真地處理每一顆小小的餛飩,我心想 : 若把阿公手上的麵皮換成等待拆解的未爆彈,差不多也是這個樣子吧。
當天一共有三位店員,平均年齡約70左右,應該是親屬關係,彼此之間有一些不須言語的默契在流動著,無論是桌面、地面、醬料罐......皆維持乾淨整潔,種種跡象透露出一個訊息:「此店老闆很龜毛」,而吃著龜毛人做的餐點,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安心。(在大龍街的大塊肉羹用餐時,也有相同感覺)
臺灣早期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,在許多日常的小地方上面(尤其是飲食),還是堅持著匠人的精神,要做就要做到好,並且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做一樣的事情,每當我感到有些持疑軟弱時,看到這些逐漸凋零的匠人們依然堅守著他們所珍惜的價值,內心便也受到鼓舞,進而振作精神(由衷感謝)。原來,迪化街不只是一條長長的老街。
對於迪化街,我們總是看得太快、想得太淺了。
老麵店 08:00-19:30 休日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二段215-8號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