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葛鬱金》:冬蟲夏草?雞母蟲?木薯?傻傻分不清楚
你覺得葛鬱金長得像什麼呢 ? |
這一堆錐狀的白色物體,可別被它美麗的學名「葛鬱金」給誤導了,它與荷蘭的鬱金香可是沒有什麼關係喔!
葛鬱金又稱粉薯、太白筍、竹芋、美人蕉、藕仔薯或金筍。
主要功能是可用來製作勾芡用的澱粉,早期人們並沒有太多精緻澱粉的選擇,葛鬱金算是其中一個來源,雖然有些老一輩的會稱它為「樹薯」,事實上,樹薯(木薯)卻是另外一個品種,外觀也與葛鬱金大不相同 ,比較接近我們熟知的山藥或番薯。下方是不論在外觀或是名稱上常被混淆成葛鬱金的植物 :
![]() |
樹薯長這樣 圖片來源 這裡 |
![]() |
雞母蟲 (鍬形蟲的幼蟲) 長這樣 圖片來源 這裡 |
![]() |
冬蟲夏草長這樣 圖片來源 這裡 |
葛鬱金富含膳食纖維與澱粉,且容易消化,還有清肺、利尿、解熱的功效,聽婆婆說,小時候身體不舒服,大人會用葛鬱金粉加水喝呢 !
製作澱粉的過程非常有趣,得先將葛鬱金打碎,加入清水將澱粉清洗溶解出來,再將粗纖維過濾乾淨,接著靜置,讓澱粉沉澱,撇除上層的清水後,曬乾成細粉狀,就可以拿來料理了!
想像不到過去物資缺乏時,連料理勾芡的粉都得這麼費工吧 !
這些過程,我光想就夠麻煩了,不過,也許就是拮据的物資才能激發出人們的潛能,這些無添加、無過度加工的食品,對身體總是好的,再加上勞動...
現在你知道「文明病」是怎麼來的吧 !
水煮後就可以吃 咬下一口發現 既有粉Q的口感 又有大量的纖維 唾液中的酵素很快將之分解為甜甜的味道 很特別 ( 也很塞牙縫) |
留言
張貼留言